紙引未來網(wǎng)訊 據(jù)合肥晚報報道,平時用過的紙張,你是隨手扔掉了嗎?如果將它們收集起來,不僅保護了環(huán)境,而且還可以兌換文具等物品。如今,這種“智能垃圾分類設備”已經(jīng)進入了校園。
5月28日、29日,由合肥市城管局、合肥晚報主辦“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齊步走”垃圾分類知識宣講走進蜀山區(qū),來到華府駿苑小學和稻香村小學。
[垃圾分類課堂]
垃圾應該如何分?一邊玩一邊學
舊電燈泡屬于哪一類垃圾?煙頭屬于什么垃圾?用過的餐巾紙又屬于什么垃圾?……看似簡單的垃圾分類投放,其實也是一門“學問”。
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垃圾分類如何操作,在華府駿苑小學舉行的“垃圾分類知識宣講”課堂上,合肥市城管局垃圾分類志愿者講師趙勝寶帶來四個不同顏色的“垃圾桶”模型,分別代表可回收垃圾、餐廚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四類,并現(xiàn)場邀請同學們上臺給垃圾分類,同學們積極參與,現(xiàn)場氛圍熱烈。
“電燈泡是屬于有害垃圾”、“煙頭屬于其他垃圾”、“用過的餐巾紙屬于其他垃圾。”趙勝寶說,這些垃圾都是平時容易被大家分錯的。再比如,許多人認為茶葉屬于其他垃圾,其實茶葉是餐廚垃圾。“因為茶葉經(jīng)過回收處理后,可以當成肥料。”
“這些垃圾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垃圾,等他們回到家后,知道怎么進行分類投放,還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。”趙勝寶說。
[智能垃圾分類設備]
廢紙舊瓶能兌換文具
將廢紙張、飲料瓶等垃圾收集起來,分類投放后獲取積分,便可以兌換相應的文具。在稻香村小學,記者看到了該校引進了“智能垃圾分類設備”,學生們可以用垃圾兌換物品。
這個“智能垃圾分類設備”有5個大垃圾箱,分別裝紙張、塑料、金屬、玻璃和有毒有害垃圾。
“我們給每個班級發(fā)了一張垃圾投放卡,學生們將每日產(chǎn)生的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后,可獲得相應的積分,再用積分換取物品。”合肥市稻香村小學副校長薛紅介紹,垃圾分類是一種趨勢,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,不僅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,而且能將知識運用在生活中,以“小手拉大手”的方式,帶動家庭參與到垃圾分類當中。
[示范片區(qū)建設]
今年蜀山區(qū)將有2.4萬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
蜀山區(qū)城管委垃圾分類處理監(jiān)管中心工作人員鄭國棟介紹,當前該區(qū)正在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的開展,計劃在年底前在南七街道建成1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(qū),同時還將在多個小區(qū)開展試點,預計今年蜀山區(qū)將有2.4萬戶居民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當中來。
“在學校里,我們通過‘小手拉大手’的方式,普及垃圾分類知識。在社區(qū)里,我們將著重對老人進行宣講。”南七街道文明辦負責人介紹,由于現(xiàn)在不少家庭是老人在負責家務事,讓老人接受垃圾分類的理念,改變他們“一個袋子裝所有垃圾”的習慣,推動這項工作更快融入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