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報道,某地一位鑒賞家稱他在臺灣一飯店衛(wèi)生間發(fā)現(xiàn)一幅書法真跡,估計市值至少1萬美元。事隔兩天,臺灣故宮博物院澄清,飯店掛的只是印刷品……這位專家的水平姑且不論,這則新聞至少說明高仿真印刷品已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。
書畫印刷作偽,其實算不上新鮮事。不僅如此,還有著“全部印刷”、“局部印刷”和“印刷后添墨”三種不同的具體作偽手段,這次先說最常見的“全部印刷”。
高科技的“全部印刷”很容易理解,卻最容易讓人上當(dāng)。這是因為老的印刷偽品,無論是“水印木刻”還是“珂羅版”,都有墨色深淺層次變化欠自然、筆線過于單薄、墨塊的韻味失缺等嚴(yán)重漏洞。而高科技的印刷卻能做到六七成以上的相似。
該如何辨識印刷品呢?有以下幾點:一是印刷與手工操作無論如何在質(zhì)感上還是有差距的,當(dāng)然這比較難掌握;二是“全部印刷”必定有母本,因此購買前可以先查閱資料,尤其是名家作品,這個容易做到;三是印刷品一般都不止一件兩件,因此購買前多逛逛,有助于發(fā)現(xiàn)疑點;四是如果售賣者特別強調(diào)“該作品曾出版于某畫冊或書籍”之類,他可能是想魚目混珠,反而應(yīng)引起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