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對流程、對細節(jié)很嚴謹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一早便看出:消費互聯網化和產業(yè)互聯網化相比,就像是冰山一角一樣。
“如果說在消費互聯網時代,互聯網改變的是商品銷售方式、商品流轉效率及消費方式。那么,產業(yè)互聯網化主要通過互聯網對產業(yè)的生產、供應、銷售、流程控制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滲透,改變舊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達到提升效率,改善服務,高效節(jié)能等效果。”陽光印網創(chuàng)始人兼CEO張紅梅說。
陽光印網在張紅梅的創(chuàng)建下,成為了一個將生產、信息流、資金流、營銷、服務等流程全部打破重建,并重新用新規(guī)則串起來的產業(yè)互聯網化的大型互聯網泛印刷集采平臺。
如今,天貓、京東、蘇寧易購、美團、餓了么、百度外賣……都是陽光印網的用戶。
今年5月淘寶的數據統(tǒng)計顯示,每100件淘寶網發(fā)出的包裹中,就有一件的包裝來自陽光印網;在大街小巷看到的外賣、電商的宣傳市場營銷品大多數也來自于陽光印網。事實上,除了這些互聯網公司之外,陽光印網的用戶已覆蓋了各種類型的企業(yè),并且,還在成倍速的增長。
但沒有誰的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會一帆風順。
互聯網創(chuàng)業(yè)的路并不好走
熟悉張紅梅的人都知道,在更早的時候,她就曾試探性的在香港和深圳做過一次網絡印刷的嘗試,但由于帶寬不成熟,那個時候支付寶也還沒出現,陽光印網平臺沒有支付系統(tǒng),兩年后,這個嘗試就以失敗告終。
“那時候,感覺有點失望,但我一直認為,打造一個便捷、透明、高效的互聯網印刷平臺,一定是一個大有前景、大有可為的好生意。” 張紅梅說。于是,2011年張紅梅看準時機,陽光印網應運而生。
一方面,張紅梅希望平臺操作便捷、價格透明,團隊能生機勃勃;另一方面,她認為,陽光代表著和煦、溫暖,作為用戶端和生產端的橋梁,要讓每一位陽光印網的使用者都切實感受到最溫暖貼心的服務。
“5年前我創(chuàng)辦陽光印網,一直有個信念:要通過互聯網技術打造一個陽光的采購平臺,讓印刷的價格更陽光透明,讓企業(yè)定制品采購服務不再繁瑣。”張紅梅說。
“可互聯網創(chuàng)業(yè)的道路并不好走,一開始,沒有人知道我們是干什么的,幾乎所有的人的注意力都在 to C的互聯網,沒有人對 to B的產業(yè)互聯網有興趣,所以我找不到人和也找不到資金,只能自己帶著小小的創(chuàng)始團隊,艱難行走,我知道不做出一點點樣子來,資本不會理我,好的合作伙伴也不會加入我們。”張紅梅說。
2012年底,陽光印網1.0版本上線,這一天,陽光印網的技術總監(jiān)田占慶滿臉疲倦帶了點歉意地跟張紅梅說:“張總,系統(tǒng)搭建好了,路是走通了,但是我們只是修了一條爛泥路啊。”張紅梅對此記憶深刻:“路通了就好,證明我們是對的,我們還會修高速公路的。”
堅守和努力沒有白費
“我很高興,我的堅守和努力沒有白費,2013年年初陽光印網有了一些銷售數據,我們開始進行第一輪融資。”張紅梅說。
一些投資人開始關注并為陽光印網注資。2014年年初,陽光印網獲得集富亞洲A輪投資;2015年年初,完成由軟銀中國、齊心集團聯投的B輪融資;今年6月,陽光印網C輪融資完成,本次融資由復星集團領頭,軟銀中國、集富亞洲跟投,C輪融資金額3.5億元人民幣。
“正是因為我們敢于創(chuàng)新,愿意挑戰(zhàn),不懼變化,才迎來了陽光印網的今天,我們因變而生,因變而成。”張紅梅說。
2014年,有一個印刷企業(yè)老總來找陽光印網,他的工廠本身技術過硬,各種印刷機器也非常先進,但因為原來合作的大客戶突然搬離了工廠所在的城市,訂單急劇降低。陽光印網派人去考察后決定進行平臺對接,之后,陽光印網為這家供應商提供了的大量的生產訂單,提高了他們的產能效率,工廠也扭虧為盈了。
2015年,張紅梅接觸到一家互聯網公司,這家公司幾乎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都設有分支機構,但在做全國性的統(tǒng)一營銷活動時,營銷物料的采購成為很大難題。后來,他們使用了陽光印網,現在,全國做活動時,只要提前1天在陽光印網的平臺上下單,第二天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都能同時收到他們需要的宣傳單。
到目前為止,陽光印網已經整合超過4000家的供應廠商,服務網點遍布了全國超過300個城市和1400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。為企業(yè)用戶提供超過1500多個品類的服務,在用戶端,已經服務了20萬家企業(yè)級客戶。陽光印網做過一個統(tǒng)計分析,在互聯網用戶中,只要是洽談過的客戶,85%都跟陽光印網實現了合作,甚至很多業(yè)務上午洽談,下午就開始試單。
“我還記得,去年冬天,有位投資人很高興地告訴我,他們統(tǒng)計了一下,給我們介紹30個客戶,29個都在使用我們的平臺,28.5個都說非常喜歡我們。”張紅梅說。
“5年來,在傳統(tǒng)行業(yè)互聯網化的道路上,我們一直在摸索前行,但我知道我們的事業(yè)才剛剛開始,我們所做的只是冰山一角,未來,我們的路還很長很長。”張紅梅說。
做印刷和定制品領域的“滴滴”
改變、陽光、互聯網、共享經濟……這是張紅梅接受記者采訪時所使用的高頻詞。
印刷產業(yè)的市場前景是巨大的,中國印刷業(yè)的產值已經超過了萬億。如果提供更多企業(yè)采購服務,就有了數萬億的市場。學物理的張紅梅,進入到印刷行業(yè),很快挖到第一桶金。
但是,印刷行業(yè)很散、很亂。陽光印網,就好比企業(yè)定制品領域的“滴滴”。
“客戶端只要提出需求就行了,中間事情它不用管。而對于供應商端,就是工廠端,訂單是自動彈給它的,就像滴滴司機自動接單,我要不要搶這個單,我要不要接這個客戶,企業(yè)自主決定。當然陽光印網也對供應商進行篩選,給予信用評價,這樣有效實現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連通。”張紅梅說。然而,要實現這個想法,遇到了很多難題。
張紅梅只能加倍地勤奮和付出,她每天睡眠不到4個小時,是公司工作時間最長的人,她幾乎成了工作狂。“陽光印網的飛速發(fā)展,從根本上來講,是因為我們全新的商業(yè)模式,這就是 ‘企業(yè)級共享經濟’的商業(yè)模式。”張紅梅說。
被人熟悉的“滴滴”打車、Airbnb,這些是面對普通消費者的共享經濟的代表,很多人已經享受到了其中的便利和實惠。張紅梅認為,陽光印網實際上也在做同樣的事情。
有著空余產能的千萬個機器設備就相當于車輛,需要采購的企業(yè)用戶就相當于等車的乘客,他們對接陽光印網平臺的兩端,通過這個平臺,讓工廠的機器每時每刻都在運轉,讓客戶第一時間得到低成本的產品、高質量服務。張紅梅認為,“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,通過‘企業(yè)共享經濟’的方式讓全社會受益,這是我們的理想和目標。”